文章作者:王噗噗 連云港市文廣旅局官微 發表日期:2023-02-09 瀏覽次數:724次
一、淮鹽歷史回顧
連云港,古稱海州,一座逐海之城?;仡櫝鞘袛登臧l展史,始終繞不開一個“白色精靈”——淮鹽。千百年來淮鹽主導著城市的經濟命脈,發揮著不可替代的支柱作用。
(鹽廩)
淮北鹽場是中國四大海鹽產區之一,有著悠久淮鹽的生產歷史,有文字記載達2000余年。戰國時期,沿海地區已有煮海制鹽的“灶民”(鹽民)?!妒酚洝へ浿硞鳌酚涊d,“彭城以東,東海、吳、廣陵,……東有海鹽之饒?!薄对婆_新志》注釋,“東海即淮北,而廣陵則淮南也?!碧拼V菝磕晟侠U淮鹽兩萬斛。元代淮北和淮南鹽稅占國家賦稅收入的五分之二,正如《兩淮鹽法志》所云“煮海之利,重在東南,而兩淮為最”。
(鹽田:海鹽曬制)
明清時期,淮北鹽業進一步發展,推動了揚州、淮安、蘇州的繁華,成就了海州、泰州、鹽城、板浦等一批名城、名鎮,滋養了一批名人、名家、名著?!都t樓夢》《三國演義》《水滸傳》《西游記》《鏡花緣》《儒林外史》《續金瓶梅》與淮鹽等淵源至深。近代由于地理變遷和技藝更新,淮南鹽場衰落,淮鹽主要指淮北八大鹽場所曬海鹽,有“淮鹽出,天下咸”之說。
二、保護現狀剖析
在國家大力發展文化產業、加快推進旅游產業的今天,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,契合特色小鎮與美麗鄉村建設,開展對淮鹽文化的開發與利用,功在當代,正逢其時。當前連云港市對淮鹽文化保護傳承和開發利用還存在著諸多問題,與創建歷史文化名城要求存在一定差距。
1、淮鹽產運銷遺跡未得到有效保護。連云港市擁有臺北、臺南、徐圩、灌西、青口鹽場,鹽稅收入一度高達城市財政收入的60-75%。為了支持地方經濟建設,作為工業用地的鹽田大量轉化為城市與工業園區用地,鹽田從55萬畝減少至20萬畝,大批鹽民轉化為市民。在“鹽退城進”的過程中,未能對淮鹽產運銷遺跡與鹽文化給予足夠重視,與周邊鹽城、淮安、泰州等城市相比,我市淮鹽影響日趨弱化。
(臺北鹽場整齊劃一的鹽田)
2、淮鹽文化缺乏有效展示傳承載體。連云港市作為淮鹽的主產區,曾是淮北鹽務局和江蘇省鹽業公司的駐地。目前全市僅在宿城建有400多平方米的淮鹽文化展廳,市級大型淮鹽專題博物館缺失,基層小型淮鹽展廳鳳毛麟角。2008年鹽城即已建成“國字號”中國海鹽博物館,淮安正在啟動中國淮鹽博物館建設。
(宿城未成年人教育 基地中的淮鹽展館,風車、水車)
3、淮鹽文化研究與宣傳力度不足。長期以來,淮鹽與城市地方特色文化的關系未能納入區域文化的研究體系,地方政府、本土專家學者對淮鹽文化遺產保護缺乏足夠關注,未能把淮鹽文化充分展現在城市立體空間中,未能擦亮淮鹽這張名片。
三、園區建設探討
2014年,淮鹽制作技藝入選國家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,體現了淮鹽作為歷史文化珍品的特殊地位和文化旅游開發價值。連云港市曾在多次提出建設淮鹽文化生態園,工業投資集團曾就文化生態園建設提出較為完善的方案,具有一定前瞻性,但將園區規劃建設于徐圩或灌西鹽場,區域僻遠且不具備交通、人流等旅游條件,加之建設資金和扶持政策的缺失,導致園區停留于概念階段。
(灌西鹽田及曬鹽工人)
放眼市域,作為曾經鹽區機關所在地的猴嘴,有著淮鹽展示傳承的天然優勢,淮鹽的產供銷和生活遺存在該地區都有較好保存。目前猴嘴片區正處于大開發大拆遷大建設的關鍵節點,可以結合猴嘴街道和臺北鹽場的改造提升,打造猴嘴·淮鹽文旅風情小鎮(以下簡稱淮鹽小鎮)。
(猴嘴,曾經的云臺區及眾多鹽業單位駐地)
淮鹽小鎮集淮鹽生產、鹽運展示、非遺保護、創意產業、休閑娛樂、商業開發于一體,結合綠色、生態、創新、低碳發展理念,借助淮鹽文化歷史積淀、臺北鹽場原生態環境和文化創意元素,實現文化旅游、遺產保護與片區開發的有機融合。
四、淮鹽小鎮研究
(一)厚重的歷史文化
1、鹽運文化輝煌燦爛,舉足輕重。
猴嘴在中國近代鹽運史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。猴嘴鹽坨建于民國初期,1931年南城武家、海州沈家將此地灘涂出售給隴海鐵路局,1932年民國行政院長、財政部長宋子文赴猴嘴視察建坨事宜。1933年猴嘴官坨建成,占地600余畝,坨內鹽河環繞,鹽坨呈“非”字型。隴海鐵路局在此設置鹽坨火車站,淮鹽始用火車運輸。196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朱德曾赴猴嘴鹽坨視察。
(猴嘴鹽坨,國內唯一大型鹽業儲運遺存)
猴嘴鹽坨是鹽運重地。運鹽船通過運鹽河將臺北、臺南、徐圩、灌西等鹽場所產淮鹽,集存坨地,再通過鐵路專線運往江蘇、上海、安徽、河南、廣西、江西、湖南、湖北、四川、廣東、貴州等十三個省市,全國兩億多人食用淮鹽。猴嘴鹽坨年最大運銷量高達150萬噸,成為名符其實的“鹽都”。鹽稅曾長期成為連云港市財政的主要收入,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大貢獻。
(鹽坨航拍圖,呈現非字型,鐵路貫穿其間)
(坨地廩基,用于淮鹽儲存、分裝)
連云港市淮鹽航運文化極為厚重。1954年成立木船社,1958年成立造船廠,1986年成立鹽業航運公司,從事社會物資運輸的外河船隊發展迅猛,擁有6個船隊471艘船只。新中國建立至21世紀初,船運淮鹽達7000多萬噸。
近年來,城市發展需要空間,鹽田大量被征用,猴嘴鹽坨、鹽河和航運呈現衰落,并逐漸退出歷史舞臺。目前猴嘴儲存運銷設施保存較為完整,為國內唯一大型遺存,整體保護機遇稍縱即逝。建設淮鹽小鎮可以將鹽坨、鹽船、鹽河聯動開發保護。
2、淮鹽制作技藝內涵深厚,源遠流長。
臺北鹽場始建于北宋天圣元年(1023年),興盛于明清,距今已有千年。猴嘴鹽坨西側大浦工區,早在清末民初即已建灘曬鹽,目前一直傳習著淮鹽的灘曬技藝,當地鹽工能夠熟練掌握淮鹽的生產技藝、生產流程和生產方式,有利于淮鹽文化的生產性保護傳承。
(大浦工區鹽田緊鄰猴嘴鹽坨,遠處為鹽化工企業)
大浦工區西至臨洪河,南枕隴海鐵路,北至同科、恒大小鎮,占地約1300畝。在猴嘴臺北鹽場開展淮鹽文化遺產的整體性開發及可持續發展研究,可以利用現有的鹽業生產場地、人力資源和傳統技藝,統一規劃,有序開發,事半功倍。
3、鹽鄉習俗特色鮮明,獨一無二。
圍繞鹽業生產,淮北鹽場形成了地域特色鮮明的鹽民俗,具有獨特性。1958年淮北鹽務局在鹽區政府所在地——猴嘴鎮建設鹽場大會堂,成為展示鹽民俗的重要場所。作為地標性建筑的大會堂占地近30畝,是建國后鹽區乃至連云港市的文化活動中心,全年集會、演出、電影等活動豐富多彩?;幢丙}務局八大鹽場和直屬單位文藝團體以及連云港市、駐軍、周邊地區文藝團隊紛至沓來,在此調演、匯演、展演,全國總工會文工團、南京軍區文工團、江蘇省淮海劇團、武漢雜技團等駐足演出。
(猴嘴大會堂,挪作飯店、超市)
猴嘴地區不僅是淮北鹽、化、工、銷的中心,同時眾多企事業單位和學校集聚于此。隨著江蘇鹽業結構的調整,猴嘴的鹽區主導地位弱化,曾經的明星城鎮逐漸衰落,大會堂也被挪作飯店、超市。建設淮鹽小鎮,可以結合淮鹽歷史文化打造大型旅游劇目,恢復大會堂的文化娛樂功能,或者改作鹽區文史陳列館。
(畢業于市藝術學校的淮海劇團演員,正在表演海州五大宮調)
(二)優越的地理環境
在城市規劃布局中,猴嘴片區位于市開發區、高新區、濱海新城的“交匯點”,擁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與生態稟賦。創智綠園、昌圩湖公園等生態資源豐富,臨洪河濕地、濱海黃金岸線、花果山景區等環侍周邊,花果山大道城市景觀長廊貫穿其間,稱作“城市綠心”恰如其分。
打造歷史文化名城是連云港市的重要使命,深度挖掘淮鹽文化勢在必行。猴嘴片區可以完整保護、展示淮鹽文化,可以打造成為“文化旅游并重,經濟社會齊飛”的特色風情小鎮。
(鹽坨中保留的辦公樓)
(三)廣闊的產業前景
淮鹽文化是連云港市諸多文化元素中的重要組成,由此衍生的明清小說文化、特色飲食文化、海州五大宮調等戲曲文化,可謂魅力獨具。連云港市有著完備的淮鹽文化旅游資源,通過建設淮鹽小鎮,與贛榆鹽倉城遺址、板橋30萬噸食鹽生產廠、燕尾港1.5萬畝日曬制鹽基地等聯動,可以形成文化旅游、工業觀光、創意休閑等要素齊全的淮鹽景觀特色區,具有廣闊前景。
五、功能定位設計
結合猴嘴鹽坨、大浦工區、鹽場大會堂等淮鹽遺存,統籌聯動猴嘴山公園,全新定位,對猴嘴片區進行文化旅游包裝設計和地產開發。未來的淮鹽小鎮集歷史風貌區、休閑體驗區、特色風情街區、創意會展區與康養住宅區于一體,功能齊備,相得益彰。
(從鹽坨遠望猴嘴山,隱約可見猴石)
(一)淮鹽歷史風貌區
歷史風貌區由猴嘴鹽坨遺址公園、淮鹽文化博物館、猴嘴山公園等組成。
對猴嘴鹽坨、坨河和鐵路倉庫進行保護性開發,建成猴嘴鹽坨遺址公園?;謴丸F路支線、東西站臺、廩基、辦公用房、鹽坨河道及運輸皮帶機、扒艙機、補包機、躉船、斗輪機、計量器等鹽坨原有風貌,在坨河中建造運鹽船,并同步展示鹽坨歷史和鹽工生產等場景。
(鹽坨麻袋倉庫)
(鹽坨兩條鐵路專線)
(鹽坨存留的廩基)
建設淮鹽博物館,采用室內與室外、動態與靜態、實物與虛擬展示相結合的方法,使用現代科技和人物雕塑等手段,展現鹽文化歷史和淮鹽生產、生活方式及社會影響,同步展陳淮鹽文獻著作、民俗民風等相關內容?;贷}博物館可陳列“淮鹽概覽”、“生產流變”、“鹽河史話”、“淮鹽傳說”、“鹽俗流風”、“藝海咸韻”、“鹽商故事”等主題展區,重現淮鹽數千年人文歷史。
(北宋出土的鹽鐅,四塊為一組,用于煎鹽)
在猴嘴山公園建設觀景臺,觀賞天然巨型猴石,俯瞰猴嘴鹽坨遺址,眺望城市新區。利用公園內長期閑置的建筑,打造明清小說文化館和淮鹽石刻園。
(二)淮鹽休閑體驗區
休閑體驗區由特色鹽田、大型鹽山、垂釣采摘區等組成。
恢復八卦灘和對口灘等特色鹽田。在大浦工區建設縮微海鹽鹽場和鹽工社區,恢復曬鹽磚池、八卦灘和對口灘,再現傳統淮鹽生產技藝,開發淮鹽體驗項目,打造國家淮鹽制作技藝展示傳承基地。仿制水車、風車等傳統產鹽工具,再現“煮海熬波”、“煎鹽”、“曬鹽”場景,恢復建設鹽工小屋、鹽廩等,通過觀賞和現場體驗,加深市民、游客對淮鹽生產技藝的體驗和認知。
(鹽田:曬鹽)
建設大型鹽山。打造高達數十米的巨型仿真鹽山,設計滑道、探索等娛樂項目和鹽療SPA等保健項目,興建鹽景雕塑、小品,充分展現淮鹽風光風情,同時為拍攝影視劇、文化娛樂節目提供實景。利用鹽山鹽灘的壯美場景,建設開放式舞臺,提供實景演出及模特展示、休閑健身活動。設立“迷你”淮鹽銷售中心,直銷淮鹽以及相關衍生品。
(鹽廩:淮鹽堆積成山)
建設垂釣采摘區。結合魚蝦蟹養殖,開發鹽灘垂釣、瓜果采摘等體驗項目,讓游客參與魚蝦捕撈、沙光魚垂釣、湖面游船等活動。
(鹽民俗體驗)
(三)淮鹽特色風情街區
特色風情街區由美食街區、休閑商業街區、特色民宿、劇場等組成?;贷}美食街區將鹽灘美食、現場烹飪等飲食文化融匯貫通,引入港城老字號和地方傳統風味小吃,挖掘《鏡花緣》《續金瓶梅》等名著中美食資源,打造地方文化餐飲品牌。休閑商業街區為旅客提供特色旅游紀念品、非遺產品以及用淮鹽制作的洗漱化妝保健用品。特色民宿為游客、驢友、影視工作者等提供住宿服務。根據排演大型淮鹽文化旅游劇目的需要,新建專業劇場,或對鹽場大會堂提升改造,并組織海州五大宮調、淮海戲、童子戲等非遺特色演出,進行巡演展示。
(四)淮鹽創意產業區
創意產業區由淮鹽文創研發中心、會展中心、文創影視園等組成。文創研發中心圍繞淮鹽文化,推進淮鹽文創產品開發,建立產品推廣、銷售和電商平臺,逐步形成鹽文化產業總部經濟和規模效應。依托現有工業展覽中心,舉辦常態化區域會展活動,結合山海文化、西游文化、陸橋文化等,搭建高層次文化論壇和交流活動,形成連博會、文博會、農洽會、鹽博會等會展品牌。建設文創影視園,為大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提供入駐條件和公共產品,并為影視動漫、新媒體、電商等提供孵化服務。
(特色民宿)
(五)康養住宅區
依托猴嘴片區現有同科、恒大、綠地等地產企業,圍繞休閑養生,開發建設地產項目和特色民宿區,吸引相關人群購房,康居、養生、養老。
(猴嘴石制房屋及拱門,極具特色)
淮鹽小鎮開發采取“政府主導、市場運作”模式和“誰投資、誰獲益”運營機制。小鎮開發可由市開發區、工業投資集團等組成項目指揮部,通過產業引導資金和優惠政策,爭取相關企業積極參與,多方協作,共同開發建設。
(文化旅游演出)
打造猴嘴·淮鹽文旅風情小鎮,可以延續城市文化脈絡,提升城市文化品位,并與花果山、朝陽、墟溝、大浦、青口等形成聯動效應。目前,市開發區已啟動猴嘴片區改造,擬對猴嘴鹽坨進行商業開發,并將拆除鹽區部分老舊建筑。在國家高度重視特色小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的大背景下,賦予猴嘴片區新的功能定位,推出港城全域旅游新亮點,意義深遠,功在千秋!
via 走遍港城 作者:淮鹽古道;山海云臺
猴嘴鹽坨航拍照片由劉陽提供